育人使命永在肩 多措并举有特色

——淮南师范学院关工委习近平总书记关工委工作所的指示精神落在实处

淮南师范学院关工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所作的指示精神,组织广大老同志参加“五老”宣讲活动,多措并举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校关工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突出“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等主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广大老同志参加“五老”宣讲团、报告团,为广大青少年讲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革命传统,讲家乡的历史巨变,讲英模事迹。老同志们努力为青年学生实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创造条件,增强了学校、社会、家庭的育人合力。

学校各二级关工委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列入教职工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和共青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集中研讨、自主学习、视频展播等方式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校关工委通过发挥老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与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的联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党建和学生工作,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新党员入党宣誓等时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党建育人、思政育人能力,了解青年师生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释疑解惑,努力做青年师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入党。

校关工委积极参与共建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积极搭建学生党员服务学校、同学和社会的平台,按照教育与自我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学生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强党性,持续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力度,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立足学生公寓,围绕“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党旗增光添彩”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同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校关工委组织老党员们深入到学生党建工作现场,协助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加强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做好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在常态化党建工作中落实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党建工作范围上,成功地延伸进了学生宿舍;在党建工作内容上,充实了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校关工委善于利用资源,积极调动“五老”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余热,让育人阵地薪火相传。校关工委多年来立足于“以德导人”,校关工委和各二级关工委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积极聘任有教书育人经验的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党员、老同志参与到学生管理、党员发展等各项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新发展的学生党员谈心谈话,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党员思想政治觉悟,深刻理解党的性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举行“五老”报告团专题报告,让青年学子吸收正能量,促进他们的思想积极健康地发展。

校关工委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按照“扶贫先扶智”的策略,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在组织选拔优秀师范生开展精准扶贫顶岗支教活动中,参与面试、谈心谈话、看望慰问、一对一指导等工作。校关工委充分认识到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动员退休老教师积极参与“五老”关爱行动,主动介入“炎刘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选拔、指导工作,深入到学校原扶贫点开展走访慰问工作,为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学校先后共派出8批880余名大学生到寿县炎刘镇顶岗支教,进而推广到阜阳颍泉区宁老庄镇、毛集实验区、凤台县的近80所村镇小学,受益贫困地区乡村学生多达16300人。顶岗支教工作有助于贫困地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意义。“炎刘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受益面已经扩大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的多所中小学校,“炎刘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来源日趋多样、服务地区逐步扩展,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政府、受援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校关工委将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合力构建“炎刘模式”的长效机制。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下一代健康成长,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淮南师范学院关工委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将青年学生的成才成长当作工作的动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关工工作方式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