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窗外一片呢喃,天地万物正生机勃发。窗内办公室里,一位银发老人同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敲着键盘……,他就是郑禹教授,原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职阜阳师范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93年郑禹以学生处长身份兼任关工委秘书,98年分管关工委工作,2009年到关工委任职至今。他常说:“我生长在农村,吃过糠、逃过荒、扛过枪、下过乡……因此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回顾党的一百年苦难辉煌的奋斗史,回忆自己的发展,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的培养,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现在我们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生活,我们过着如此幸福安逸晚年,我从心里更加热爱党和我们的国家,更想在退下来的时光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发挥一点会热。这也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快乐”。正是有这样的认识,他在关工委的岗位上干了29年,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我把学生的进步作为自己的快乐,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郑禹退休前是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长时间和大学生打交道。他清楚学生时代难免会年轻无知冲动容易犯下错误,但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我身边有一位学生,因为早期犯下错误受到处分,毕业后有着优秀的成绩却难以得到好的工作”,郑禹不想再有学生因为犯错误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009年他刚离开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岗位,就开始了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岗位上长达十三年的工作。在关工委工作期间,郑禹采取以“品牌带动、项目引动、工作促动、评优推动”的方式,推动关工委建设。连续12年开展“老少共话”主题活动,如:“老少相交流,颂党话成就” “老少相交流,结对话人生”“老少相交流,共话价值观” “老少相交流,共话强国梦”“老少相交流,共话法治校”“老少话百年、颂歌献给党”等活动,组织学生采访“五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次生动、具体、深刻的党史教育,这也是主题教育的一个创新,受到省关工委的赞扬。他在与学生交流中,认识到表达沟通能力、学习总结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是学生核心竞争力,以此指导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标的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大学生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也是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郑禹推动下,校党委印发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有校关工委参与,在大学生中开展普法宣传。2017年阜阳师范大学关工委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郑禹连续五年编写关工委宣传资料,他把从事关工委工作期间撰写的文章编印成《关爱有声》,其中《以关爱为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教育部关工委三等奖。2021年在教育部关工委成立30周年之际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2020年8月郑老确诊为肺结节,右肺上叶切除,这对他自己和其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面对病痛的纠缠,郑老也想过放弃关工委的工作,担心自己的病情影响整个关工委工作的开展。在党委还没有确定人选来接替他的时候,出院仅一个月,郑老又拖着病体写出《把鼓舞变动力,做好关爱工作》、《学习指示精神,重在工作落实》两篇文章,先后七次给学生和辅导员宣讲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的重要指示。郑禹的家人们也在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每当他忙碌时,小孙女常常会在一边陪伴,到傍晚时分,小孙女便会催促着爷爷回家,这是家人陪伴他的一种方式。 校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海燕谈及郑禹时,满是敬佩与感动:“郑禹书记是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一直关心国家的命运、青少年的未来和学校的发展,无怨无悔地从事学校关工委工作,认真研究关工委工作的规律,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