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教育部关工委在西南交通大学举办基层教育系统关工委干部培训班(第二期)。教育部关工委顾问田淑兰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李志刚致辞,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贵仁主持。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文忠、秘书长郝雅梅,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爱华出席,我省有六位来自基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同志参加了培训。 
田淑兰回顾了中国关工委和教育系统关工委的组织起源、发展历程。她认为,关工委组织的成立促使关心下一代事业实现了“五个优势”的转变,即老同志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个体优势转变为组织优势、分散优势转变为整体优势、局部优势转变为全局优势,由老同志自发的关爱下一代转变为有目标、有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组织行为,由群众良言善举、民间意愿上升为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国家行为。她指出,党中央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着想,使命关乎民族兴亡、国家走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安排。教育系统关工委作为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骨干力量,教育系统“五老”是教育下一代的宝贵教育资源,我们要牢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初心,进一步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她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基本功,要坚持问题导向,找症结、摸实情、解难题。关工委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主渠道目标同向、节奏同步、发挥特色、效果集成,做到参与适度、活动适量、配合适时、方式适当;要坚持面向基层,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要敢于建言献策,做到有识才有情、有情才有为、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她希望,教育系统关工委老同志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与政治定力,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切实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建设关工委组织文化,关心好“五老”、讲好“五老”故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杨贵仁指出,基层是“五老”队伍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也是把中央有关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关青少年工作重要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关键。他强调,基层教育系统关工委干部培训是推动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珍惜学习机会,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王顺洪在致辞中表示,西南交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建设,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五五工程”,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构建起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网络。学校创新推进“银发工程”,涌现出一批优秀“五老”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西南交大特色的关工品牌,有力支撑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李志刚在致辞中表示,四川省教育厅关工委坚持以“党建带关键”,持续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突出特色品牌建设。通过搭建平台,挂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参加劳动实践。同时,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组建“五老”报告团、打造品牌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等方面与重庆市教委关工委展开合作,为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交流环节,乐山、沈阳、无锡、南安、郑州、长沙、海口7家单位,分别围绕关工委主动融入主渠道、“党建带关建”实施路径、加强组织建设、“五老”关爱专家团建设、关工品牌建设等方面分享经验和做法。 专题报告环节由张文忠主持。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周向军、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贵仁、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森先后做《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中办、国办<意见>及教育部党组34号文件解读、落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 此次培训班为期两天,期间还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分组讨论等,全国各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部分地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相关负责同志近160人参加。
|